瞧,工人章炳華用自己新近發(fā)明的引鏈索輕輕一鉤,起重鏈條很快就穿過了葫蘆。“以前要手把手地把鏈條穿過葫蘆,既費力又費時,現(xiàn)在方便輕松多了。”這樣的發(fā)明并非個例,自公司開展精益生產管理項目后,員工們積極開動腦筋,向崗位要效率,像這樣的小發(fā)明、小創(chuàng)舉已有10多個。“我的小發(fā)明可幫我大忙了,以前半天只能裝70-80只葫蘆,現(xiàn)在能裝120只左右。”公司鏈條強度測試員唐煥忠說起自己安裝的電動機拉鏈條設備,得意之情溢于言表。 從今年年初開始,雙鳥機械便全員發(fā)動,全員參與,在公司內部開展了以加強管理、提升效益為主要內容的精益生產管理項目,通過減少浪費、庫存和采購成本,制造出質量更好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,從而達到節(jié)本增效的目的。“制造性企業(yè),如果不走加強內部管理之路,遲早是死路一條,現(xiàn)在產品的利潤率這么低,再不追求內在成本的降低,你把產品賣給誰?”雙鳥機械副總經理快人快語,道出了變革的原因。
據了解,今年3月至11月,雙鳥機械都安排浙大教授定期來公司進行現(xiàn)場講座和指導,通過項目的實施,尋找浪費源頭,改變工作拖拉和落后的狀態(tài)。雖然精益生產管理項目實施才短短一個多月時間,但員工們已在內部掀起了講效率、講節(jié)約的熱潮。“最大的浪費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浪費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小到一度電,大到材料的采購和使用,能不浪費的就不再浪費,能節(jié)約的就要節(jié)約。公司實施精益生產管理項目,就是要由內而外改變生產狀況,通過控制生產成本、減少用工成本、降低材料成本,最終降低產品成本,提高市場競爭力。
“降低了成本、減少了庫存,效率就能成倍提高,現(xiàn)在我們的水和電,一分一厘都可以往下降。理想狀態(tài)下可降低20%左右的成本,公司的利潤率至少可以提升2個百分點,增加200萬元左右的利潤。”